有關攝影的二三事 (三)

5 一月, 2012 § 1 則迴響

近日社交網站臉書 Facebook 新增了一個功能:時間線 (Timeline)。原本自己也不太喜歡這個新的介面,但它的「地圖」(Map) 卻能把以往上載到臉書不同相簿裡的照片加上地點連結,再一同於「地圖」上展示出來。我自己除了喜歡旅行和拍照外,亦頗喜歡閱讀地圖。能把以往旅遊的一些照片放到地圖上,看看自己在這地球表面留下的足跡,這個「地圖」功能讓我更有滿足的感覺。由於這個新功能,我生了從新把舊照片整理並加進自己的地圖的念頭。

在臉書出現前的時代,我會把自己的旅遊照片跟回憶一同放進當時流行的微軟分享空間 (Windows Live Spaces) 裡。自微軟停止了分享空間的服務後,我舊部落格的文字部分在 WordPress 重生和延續,但當年精心挑選的照片卻隨那部落格化為微軟公司的記憶體了。故此,我只得從舊電腦的硬盤尋回昔日的舊照片檔案。只是,要從電腦硬盤成千上萬的圖片檔案尋回最喜愛的照片,實在有如大海撈針,亦極為複雜。

人人說數碼年代資訊爆炸,我想爆炸已先在我身邊體現了(起碼已在相簿和電腦硬盤發生),因為數碼相機鼓勵了我們浪拍太多太多的照片:數量雖多,但有如走馬看花。有時我會發覺自己像是個腦退化症,在腦裡最鮮活的映像並不來自剛剛環遊世界時拍得的數碼照片。相反,最難忘的是來自小時候在影樓拍的家庭照、老爸年青時拍的生活照和我自己學生時代的「那些年」照片。數量不太多,卻最是動人。

善美影室。Photo source : CNN Go


記得在黑白電視時代老爸會用「菲林」底片的照相機拍照,把最好的照片貼在厚紙製、又大又重的精裝相冊裡。後來一小時彩色沖印服務盛行,他就以冲印店隨服務送贈的膠袋式小相簿存放照片。那時候興致一來,我們都可從家裡抽屜中拿來相簿翻閱,基至給親友展示和驕傲一下。今天老爸眼睛不好,不能再用舊照相機對焦拍照,故也跟隨市場方向用了自動對焦數碼相機。照片被放進了光碟或電腦裡面,我們反而少了分享和回味。

老爸在退休後多了出外旅遊和拍照的機會,故此我也剛買了個數碼相架給老爸。那相架體積不算大,記憶片容量亦一般,因此我希望爸爸會好好選擇最佳的照片才放進去。即使近年我鮮有機會跟爸爸合照、我對上鏡也不熱衷,但我希望,那些照片裡仍總會有我!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這星期的【周日名釆】寫我的題目「相簿」。其他網友的同題文章有:
Alex – 相簿

影院裡的一些時光

19 十二月, 2011 § 4 則迴響

「我在別人的故事裡,經歷不同的人生,有時羨慕,有時嘆息。
有時候我有很多的困惑和解不開的難題,
不明白人生的下一步要往哪裡去?
說來幸運,我總可以不經意地在電影裡找到答案,重新奮起。
我循著光前進,黑暗不會再那麼令人畏懼。」

幾米:《時光電影院》

我喜歡看電影。除了欣賞電影故事情節以外,電影院那漆黑的環境,亦給我一個完全放鬆和休息的好機會。別笑我,我已有不知多少次在電影院裡呼呼入睡的經驗。這種經驗,或應說是享受,並不只限於節奏緩慢的片子或是在藝術電影裡發生。還好,我並沒有在電影院打鼻鼾的陋習。

到外地旅遊的時候,我一般都會在當地的電影院欣賞一齣電影,好感受一下那兒的生活和民情。有些較國際化的城市如日本東京,電影院的情況跟我們香港的可說大同小異,但有些城市因為文化和語言的分別,看電影便跟我們不大一樣了。

數年前曾在新加坡烏節路的 Lido Cineplex 電影院看電影。那兒除了荷李活電影外還有印語的電影,想必是要迎合當地印裔人士的口味。最叫我意外的,是當時正在上映的一齣「港產片」:由新加坡導演唐永健執導,港星鄭伊健與余文樂主演的《第一誡》。這片子的人物、故事、場景甚至拍攝手法都完全像一齣港產電影,但我當時就是從未在香港見過聽過這齣電影。另外那配上普通話的對白、加上簡體中文和英文的字幕、還有影像中(如街道上的招牌)的香港繁體字,讓我感受了一份游走於陌生與熟悉之間的迷惘,可說是"lost in translation"。

我也曾在泰國曼谷看過電影,但已忘記了當時看的是 Batman 還是 X-men,因為最讓我難忘的片段其實發生在「正片」放映前三十分鐘的「附加影像」。當觀眾進塲對號入座後,最先放映的是一些商業產品廣告,印象中約有八至十個廣告,個別廣告足有一分多鐘的長度。之後放映的是一齣泰國本土電影的預告,長度約有十分鐘。我聽不懂泰語,但估計該電影的內容是一位女教師在鄉間辦學,立志為孤兒提供住所和教育,還同時跟要收購校舍土地的財團抗爭的感人故事。最後放映的是國民教育:一段軟銷宣傳片介紹泰國國王的生平、豐功偉積和他與民同樂的情景。就現場觀察所見,每位觀眾都看得嚴肅和投入,泰國人更是非常愛戴這位國王。片段最末一段是泰國國歌,奏起時我也隨其他觀眾一同起立致敬。

在南韓首爾我錯過了 湯唯 演的韓語電影《晚秋》,期望很快可在香港電影院欣賞。

左一:湯唯、玄彬演的韓語片《晚秋》. Photo by Thomas Chan.
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這星期的【周日名釆】寫我的題目「不一樣的觀賞體驗」。其他網友的同題文章有:
Wordy – 一刻不一樣
Alex – 一切在於心態

三個數字的緣

12 十二月, 2011 § 3 則迴響

某天凌晨,臉書 (Facebook) 提醒我那一分鐘剛踏進了一位朋友的生日。二話不說,我就像反射動作一樣立刻在朋友的臉書牆上寫上祝賀的語句。我心想若朋友能讀到一連串的友好祝賀和問好的話,定能為其近日生活的煩惱紓緩一下。第二天我發現有點不對勁,那天朋友的臉書上理應被祝賀生日的留言「洗版」才對,但為何朋友的臉書上的祝賀留言是如此寥寥可數的呢?後來朋友在其臉書上自白,那是一場誤會:那天原來並非朋友本人的生日。

最初我感覺莫名其妙,亦生了一點被戲弄的感覺,但好快我又想起,我竟忘了屬那個星座的人是沒可能有這一個生辰。另外,朋友的生日不是應該用腦用心記住嗎?盲目地倚賴臉書或行事曆,出了亂子便是活該。

我很喜歡台灣藝人劉若英寫的一個短篇《Happy Birthday》(後來還被拍成電影《生日快樂》),故事中小南和小米是一對比戀人更親密的好友。在此不說他倆因何始終沒有在一起,要說的是無論彼此分隔有多遠,小南和小米就是有一個約定:小南每年都會在小米生日當天給她一通電話送上關切的祝福。小米每年生日都期待小南的來電,小南亦一直堅守這個約定,至死不渝。

《生日快樂》:小米每年生日都期待小南的來電


人生像一根繩子,順暢的時候直,有些時候也難免會走彎了或甚至是打著結。繩子有時會跟別的繩子相交或糾纏,也有些人的繩子會與另一人的由始至終永不相遇甚至背道而馳,那要視乎當中的「緣」。生日像是繩子上每一小段落中的小磁鐵,那道磁場能讓鄰近的繩子靠在一起,甚至讓已經分道揚鑣各散東西的繩子維繫住一份小小的關切。而磁場引力的大小,亦即那份「緣」,便要看有繩子有多大的能量了。

我的生日是在每年的 1月15日。這並不是一組特別容易記得的數字,但我蠻幸運能跟兩位朋友有個巧合的數字緣份:P 的生日是 5月11日,L 的壽辰在 11月5日。每年 1月15日 P 與 L 都會跟我一同慶祝生日,而我也當然會於 5月11日和 11月5日跟她倆見面。這一年三次的生日聚會,我一定盡我所能維持和灌溉下去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這星期的【周日名釆】寫 Wordy 的題目「生日」。其他網友的同題文章有:
Wordy – 生日的禮物
Alex – 生日記憶

Where Am I?

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生活 category at Cosmic Zoom.